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小草阅读网 > 人生哲理 > 财务决策平台高分攻略 [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综述]

财务决策平台高分攻略 [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综述]

来源:人生哲理 时间:2019-05-11 点击: 推荐访问: 决策 决策层 决策比后面努力更重要

  [摘要]情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早已成为历史。现在学者们热衷于研究如何通过策略来调节情绪,进而影响人们的决策。目前被广为研究的是两种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这两种策略对情绪的调节方式迥异,引起的决策结果也各不相同。并且,情绪调节策略对同一性质决策的框架效应研究也逐渐开始。
  [关键词]情绪调节;框架效应;认知重评;表达抑制
  [中图分类号]B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155-02
  情绪在人们的社会和经济决策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会从主观的角度评价不同选择的特征,比如预期回报,而情绪被认为是对这些主观评价产生影响的。各种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也都指出,与传统的观点相反,情绪在某些形式的决策中有着显著的作用,不管情绪对决策的作用是好的或者不好的,是否激发了基本欲望或者动机防御系统,是否与现在或者过去的行为结果有关系,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一、情绪与决策
  在新兴的神经经济学领域,脑损伤、功能性脑成像和神经生理学对动物模型和人的研究中开始强调情绪和决策的生理机制。这些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杏仁核和腹正中前额皮质来参与情绪对潜在决策的影响。①
  近期关于情绪调节策略的文献中则强调人们总是努力去控制他们的情绪体验。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测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一些决策是受他们的情绪调节策略影响的,也就是说情绪调节策略处在情绪反应和决策的中间,起到中介作用。②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又可以进一步推测,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会对对策有不同的影响。一些研究者现在才开始研究这些可能性。比如在关于情绪调节策略在风险和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影响一文中,Renata ③等研究了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这两种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在气球风险任务和爱荷华赌博任务中的影响,结果发现人们对他们情绪体验使用不同的调节策略,对他们作出的决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采用认知重评这种情绪调节策略会降低被试者由电影激发的或者自然条件下的负性情绪感受,进而提高他们在决策任务中的风险倾向性,而采用表达抑制则对负性情绪没有显著影响,也不会影响被试的风险倾向。
  情绪调节的有效性已经在很多不同的环境下被测量,包括情绪对提高或降低正性情绪的能力、情绪与生理和神经相关的反应,如电影片段和实验预期回报对情绪的激发作用。Mascha van’t Wout④等研究了情绪调节策略对社会交互背景下所做的真实的决策的影响,大大的延伸了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把原来在实验室情景下引发的情绪反应扩展到更复杂的社会交互背景,研究人际互动情况下人们做出的真实决策,使心理学研究更具有实践意义。
  二、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
  情绪调节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地说,情绪调节是一系列不同的过程,这些过程包括个体何时具有何种情绪、如何调节这些情绪以及个体如何体验和表达这些情绪;简要地说,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发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Gross 认为,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调节,据此他提出了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Gross 提出,在情绪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个体进行情绪调节的策略很多,但最常用和有价值的降低情绪反应的策略有两种,即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认知重评即认知改变,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改变对情绪事件个人意义的认识,如安慰自己不要生气,是小事情,无关紧要等。认知重评试图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理解使人产生挫折、生气、厌恶等负性情绪的事件,或者对情绪事件进行合理化。表达抑制则是在情绪发生之后刻意抑制情绪的表现,不被他人觉察到。这两种调节策略在情绪体验和与此相关的心率、皮肤电反应、神经活动等心理生理过程中有很大不同。认知重评总是会降低情绪体验、降低或者改变心理生理活动、提高社会功能。
  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认知重评发生在情绪反应之前,在情绪的早期阶段就降低了情绪感受,并且不需要持续的努力;表达抑制发生在情绪反应之后,无法有效降低情绪感受,并且需要很努力地去抑制情绪反应。认知重评包含了重新评价环境的意义以降低情绪影响;表达抑制则直接抑制了与情绪相关的行为,如面部表情、话语和姿势。认知重评在情绪反应的早期(0~4.5s)就激活了前额皮质,杏仁核的活动也随之降低;表达抑制在情绪反应之后(10.5~15s)才激活前额皮质,然后杏仁核的活动随之增加。
  三、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
  Levin, Schneider 和Gaeth⑤对框架效应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基于什么被框架了、框架大概是影响了什么,以及这种现象通常是如何被测量的等三个方面,把框架效应分为三种不同类型: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特征框架效应、目标框架效应。风险选择框架效应是指对于实质相同的信息,当结果被框架为获益的积极框架时个体倾向于风险规避,而当结果被框架为损失的消极框架时个体倾向于风险需求;特征框架效应是指采用积极框架或消极框架描述一个事物的某个关键特征会影响个体对该事物的评估;目标框架效应是指当信息是强调执行了某个行为后的积极结果或者强调了不执行某个行为后的消极结果时,会对信息的说服力产生不同影响。
  Kahneman⑥的前景理论认为,决策选择的语言组织主观上是一致的(一种亚洲疾病的治疗策略让600人中的200人活和让600人中的400人死),它通过改变参照点来影响情绪(结果被框架为收益或损失),这个框架上的改变影响了对决策结果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的主观评价,然后调节人们的风险倾向。大量的关于框架效应的研究告诉我们,人们在选择被框架为积极的时候倾向于风险规避,而当同样性质的选择被框架为消极的时候,人们会更具风险倾向。
  有研究表明,人们面临生命领域的问题时要比面临同样概率结构的其他问题,表现得更冒险。Wang⑦在生命救助、公共财产、个人金钱这三个领域中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框架效应:当面对生命救助问题的时候,被试表现出比其他两个任务领域更多的冒险偏好。这可能是因为生命救助问题的后果最恶劣,同胞死亡的可能性引发了被试强烈的负面情绪。   神经机制领域的研究也发现了情绪在框架效应中的作用。De Martino 等采用FMRI 技术进行了一项金钱博弈任务的神经影响研究,研究结果符合已被证实的框架效应,并且通过神经影像分析发现当被试面对不同的决策框架进行决策时,被试大脑中的杏仁核活动频繁,由于杏仁核是一个与情绪联系密切的脑区。杏仁核中的神经活动与决策过程的关联表明情绪可能对框架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Miu⑧等做了关于情绪调节策略对框架效应易感性影响的研究,他们通过指导两组使用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被试进行金钱博弈的实验后发现,认知重评策略比表达抑制策略更能降低框架效应的影响。
  情绪在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了决策的结果,这一点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不只是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还包括经济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学者开始关注人们如何采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这种情绪调节策略来主动的调节自己的情绪,进而做出有利的决策。同时,情绪调节策略对同一性质决策的框架效应影响还有待更多的研究。
  [注 释]
  ①白湘云、王文忠、罗跃嘉:《行为与情绪的框架效应及其与个性的关系》,《 心理科学》,2007年第6期。
  ②于会会、徐富明、黄宝珍、文桂婵、王岚:《框架效应中的个体差异》,《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第6期。
  ③Renata M.Liviu G., Daniel H.,Mircea M.,& Andrei C. Miu (2010).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Under Risk and Uncertainty. Emotion,Vol.10,No.2,257~265.
  ④Mascha van’t W., Luke J. Chang,& Alan G. Sanfey (2010).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 Regulation on Social Interactive Decision-Making. Emotion,Vol.10,No.6,815~821.
  ⑤Levin,I. P.,Schneider,S. L. & Gaeth,G. J. (1998). All frames are not created equal: A typology and critical analysis of framing effect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Making Processes. 76,149~188.
  ⑥Kahneman,D. (2003). A perspective on judgment and choice: Mapping bounded rational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58,697~720.
  ⑦Wang X T. (1996). Framing effects : Dynamics and task domains. Organizational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68,(2).
  ⑧Andrei C. Miu, Liviu G. Crisan.(2011). Cognitive reappraisal reduces the susceptibility to the framing effect in economic decision making. Personality andIndividual Differences,51,478~482.

小草阅读网 https://www.xiaocaoo.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小草阅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