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中的备学生、课堂导入这两个环节来说明双语班的教学情境的设计,通过自身的教学来具体阐述。 【关键词】教学情境 双语班教学 化学教学
和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是典型的多民族聚集地。在改革开放前基础教育是相当的落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中央、兄弟省市的教育力度的支持,使和田这个偏远、落后的地区的教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校有了双语班,而我们学校就是其中的一个,那么怎么样把汉语理科的教学贯穿在双语班的教学中,既能让民语言的学生听懂,又能让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扩展知识面,同时在学习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为他们的梦想插上翅膀。
说到双语班教学很多老师都会感觉到吃力,原因有:①双语班的学生整体汉语水平不高。②学生对汉语词语掌握不牢靠,在书写上往往会写错别字,有时甚至用拼音代替。③对理科专用名词的不理解。④行为习惯的不良。
那么,怎么办呢?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化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双语班学生的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主设计。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和摸索,主要从课前备课工作、课堂导入这两个方面谈,现将一些个人体会总结如下。
1.课前备课工作
在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要求教师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想顺利带好双语班,一定要清楚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双语班学生的特点是:脑子灵活,单纯、率真,有强烈的好奇心,爱表现自我。但是散漫、没有良好的习惯。双语班的孩子来自不同地区、乡镇,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和文化背景,加上从小学初中,他们就没有接触过理科上的汉语教学,这使他们进入高中后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育更复杂化。
尽管形式复杂,但是老师要牢牢抓住一点,那就是孩子们很单纯,很直率。这也给我们制定教育对策提供了依据。而我认为对策有:
1.1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刚接触他们,你会发现他们有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语言习惯,不要紧,他们很单纯,就像一张白纸,此时你要给他们定规矩,你怎么定,他们就照你规定的去做,这一点很重要,你要说到做到,这样学生才会认为你是个很有原则的人。接下来你就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慢慢地转变,这期间他们的表现会反复、会不尽人意,但只要坚持,他们成绩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1.2 塑造个人魅力。一个让学生害怕的老师不一定是一个好老师,并不一定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要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得分量,就要有自己的风格和魅力,作为一个老师不仅在专业上得到学生的敬仰,而且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在适当的时候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自己的形象。
1.3 要平等的公正的处理事件,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赏识教育,双语班的学生爱表现自己,老师不能表现出对这样的学生反感的情绪,而是给他们机会,如果做的不好,要在恰当的场合用恰当的方法与学生们像朋友般的探讨,此时趁机会让他们改掉自己的毛病,让他们心服口服,这样对今后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契机,也会让他们更加信任你,亲近你。
2.课前导入在教学中的作用
2.1 利用游戏创设气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唯有兴趣,才能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成有意注意。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利用双语学生的好奇心极强这一特点,通过游戏等进行课堂教学。以化学自身的魅力去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一接触就感觉妙趣横生而产生兴趣,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打开眼界。这种教学的实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善知识体系,理解知识,从而从实践中很好的获取知识。
苏联教育家说过:“游戏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学习,而学习对孩子就是劳动。”我们能让孩子终日的劳动吗?所以游戏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方法。不同类型的课可以采用不同的游戏手段,有趣味实验游戏、头脑风暴游戏、合作动手游戏等。
例如,在教《元素周期表》一节中,我主要采用卡片的游戏进行教学的,先分好组,在卡片上写上前20号元素的名称,然后每组发20张卡片给学生,让他们在名称下面写上对应的符号和核外电子排布,让他们在同组的同学帮忙下探究元素周期表的规律,重温门捷列夫的发现历程,让学生好好的利用自己的知识“玩一玩”。双语班的学生兴趣高涨,气氛被调动起来。
2.2 利用实验创设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利用实验可以设置很多生动的、有趣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双语班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很多学生从来就没有接触过实验仪器,更不能谈做实验。因此,在开始时老师一定要有更多的耐心,来教会学生辨认仪器,使用仪器。甚至要把仪器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周而复始的不断反复。
双语班的多数学生在老师做实验时,只注意现象,不注意操作,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老师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由于双语班的学生爱表现自己,这样能够更大的激发他们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双语班的大多数学生都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以展示自己的实力,一旦操作失误,记得特别牢,观看同学演示时,总带着挑刺的眼光和不信任的心态去观看同学的每一步操作,如果有错误,会马上指出来,以显示自己的实力。这样就能使全体同学很好的参与进来,达到较好的效果。
课堂上我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如:讲“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时,我提前展示出一些药品和仪器: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带有单孔的橡皮塞、导管、胶头滴管、酚酞、水等,课堂上学生们积极探讨,就是不敢上来做,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利用书上的实验装置开始做,现象明显,然后进行更深的探究:有没有其它方法,讨论后很多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表示要改进实验,这样课堂气氛变得宽松,和谐,学生当主角,老师当配角的做法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2.3 联系生活创设问题。
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而化学知识又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可以利用真实的生活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加强生活与化学的联系,不但能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化学在科技、农业、医药等方面的联系,更能让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开阔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如,在学习粗盐的提纯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式:双语班的学生大都是来自地处偏远的农村,很多的人都会自制粗盐,让学生通过父母的介绍来讲解自己家的粗盐如何来制取。老师在讲解书本原理时,利用问题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提问,层层深入引入主题,然后分组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老师最后总结,加强学生的记忆。
2.4 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双语班的很多学生汉语知识有限,导致了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而很多的化学故事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这一特点来教学,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迸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听课中。
其实在化学课堂中,除了以上的方法之外,还有很多,比如,利用多媒体动画、谜语、新闻等进行创设情境,也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根据地区、班级、学生等问题综合考虑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的是,由于双语班学生对化学专有名词的不理解,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
在新疆进入新课改以后,要求教师要改变自己自身的观念,不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的自主,发挥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为偏远地区的一线教师,我们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外,更主要的要有肯吃苦、肯钻研的精神,只要时时想问题,事事找方法,我想和田的教育水平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 王美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小草阅读网 https://www.xiaocaoo.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小草阅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