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内蒙古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雷阵语》栏目以电视新闻评论脱口秀为立足点,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和地区热点,主持人雷蒙能言敢言的新闻评论更是本栏目的亮点。栏目组深谙当前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意义,因此,积极依托互联网资讯丰富节目形式。自开播两周年以来,节目形态日渐成熟,收视率数字可观,云集了大量忠实的观众,成功地搭建起当地民众与政府沟通的桥索。但是,任何电视节目作为内容产品都会经历自身生命周期规律的制约,《雷阵语》当前正属于成长期,把握自身固有资源,巩固阵地,并拓展新的未来之路尤为重要。
关 键 字: 《雷阵语》 栏目品相 发展策略
《雷阵语》自2011年4月25日落户内蒙古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18:20档以来,播出400多期节目,囊括了海量的新闻信息,解读了内蒙古自治区多篇政策文件,解决和反映了观众不少问题与反馈意见。栏目凭借制片人兼主持人雷蒙在《百姓热线》积攒下来的良好口碑,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关注。
《雷阵语》栏目创办初期,就认定陈旧新闻观念亟待更新,应当对电视媒介“画面主体”理念加以超越,强调语言的创造力、表现力、感悟力和构造能力,因此,栏目非常明确自身定位,即一种以言论为主的电视新闻评论脱口秀,着重希望通过言论打造民生视角下受众与节目的互动、节目与政府的互动。
一、 《雷阵语》节目的品相
“品相”一词,最常被用在古玩界。藏家所说的物件品相,意指其质地与外观的优劣状况。品相历来分三六九等,真正优等的品相,由高品质、高品位、高品格构成。电视节目的品相同样存在高低好坏之别。必须肯定一点:优等的品相,是电视节目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实话来讲,内蒙古电视台在全国卫视排名非常靠后,几乎一直在27、28、29的位次上下徘徊,但是,这种现状并不能妨碍本地区电视人追求优秀电视节目的愿望。2012年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报送的雷蒙团队《百姓热线》制作的《拆新房为哪般》与央视《走基层·塔县皮里村蹲点日记》、温州电视台《7·23动车追尾事故现场直播》一同获得第二十二届(电视节目类)中国新闻一等奖。这足以证明优秀的电视节目与其所处平台并没有必然关系。英雄不问出处,品相出于品格。
1.栏目的品质
《雷阵语》的节目构成分为三个部分:“站着打雷”、“坐着下雨”和“微博围观”。栏目宣传语是:“白天不做亏心事,晚上不怕《雷阵语》”。站着打雷部分包括国内热点新闻和区内贴近性强的新闻。一档脱口秀节目,“秀”很重要,但是新闻信息量的保证还有新闻接近性的把握常常比“秀”还要重要。本栏目主持人的新闻评论是“灵魂”,而“脱口秀”则是具体的表现手法,秀个性、秀真实、秀观点。通过,“秀”帮衬新闻评论,所以,评论会是成就该栏目品质的关键因素。
主持人雷蒙因其理工科的出身背景和丰富的基层民生采访经验,造就了《雷阵语》新闻评论的理性见长和直言敢说的个性化主持风格。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所在,既要幽默机智,又不能出格;既要自然真诚,又能深入浅出和善于引导。……恰到好处的睿智与幽默,会为节目整体品位与价值提供支持[1]。
2013年1月1日《雷阵语》的元旦特别节目在满洲里录制,“坐着下雨”部分,雷蒙在桌前摆了一个酒壶,自然大方地向这个冬天他所报道监督并点名批评过的呼和浩特市方方面面的部门敬酒,包括供暖系统、交警大队等等。话语睿智不乏犀利,幽默又不出格,拿捏到位。节目播出的效果十分明显,有种主持人坐在受众面前零距离交流谈心之感。
通常情况下,雷蒙的评论属于一种家庭式的评论。所谓家庭式评论,它模拟的是老百姓受取新闻的视角,而不是新闻时评或评论员文章中所持的那种宏大视角,也不是专家们对新闻的透视,而是将新闻与自己身边的琐事连接在一起,以联想的方式进行感想式评论。它追求的不是深度,而是愉悦,是借新闻进行一种轻松思考的活动。这种平民视角的评论正好适应了普通百姓看电视时所处的环境和所持有的心境,使电视屏幕中的评论者变成了家庭所有成员中参与评论的一员,融入了家庭中的侃谈[2]。
2.栏目的品味
《雷阵语》的开头、结尾、中段都有幽默段子、幽默视频串联,让新闻评论脱口秀实至名归,传达轻松愉悦的收视氛围。这种编排方式,既是节目制作节奏紧凑的体现,也是适时缓和节目紧张气氛的“化学元素”。同时,也成就了节目中的小闪光点,满足了受众放松心情、减压舒缓的需求。格调是轻盈大方、大气雄浑,抑或是委婉内敛、鲜活跳跃,都由不同编导的制作风格来决定。
目前,栏目采用了多种节目形态,动员全媒体资源。通过电话反映、微博、微信平台爆料、其他节目反馈等方式收集观众问题,及时在节目中设置和安排。视频点播目前已经可以在内蒙古电视网上实现,每周还会制作《雷周记》推送至微信平台,供新媒体使用者了解本周内《雷阵语》节目的播出内容。雷蒙的新浪官方微博目前居于内蒙古地区媒体人的前茅,通过微博私信反映敏感问题的博友非常多,活跃性和粘着性较强。
《雷阵语》与新媒体的良好嫁接在原来追求平民化品味的基础上,又为受众提供了更多接触丰富媒介资源的可能,依靠互联网的技术魅力和浩渺的信息内容,使该栏目不仅可以守护好具有稳定性的中老年受众群,而且也因为品味的时尚和前卫留住年轻受众的目光,故而节目口味是老少皆宜。有时候,《雷阵语》会根据新闻选题进行打包组合,对相关的新闻运用组合式链接的形式进行播出,这种取舍也是编导对新闻的定位和品类以及收视效果的一种综合判断。
3.栏目的品格
品格对于个人是人品和做事风格,而对于电视节目则是责任感和社会良知的表现,是能够给观众呈现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具有警示作用的新闻产品。2012年的整个冬天,《雷阵语》和《百姓热线》相互搭配,共同制作了多期关于呼和浩特市供暖问题的节目,就观众反映的暖气不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起到了下情上传、上情下达的沟通作用。此外,雷蒙经常还会对关乎当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诸如养老保险金、老旧小区物业改造、大学生就业等问题在节目中进行评论。 同时,对于国家新近颁布实施的一些大政方针,《雷阵语》也会努力做功课,及时和本地实际相结合,探寻这些政策发布后对当地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赋予时政新闻以鲜明的地域特性。比如,“国五条”颁布后不久,雷蒙就在《雷阵语》节目中现场电话连线了呼和浩特市房地产产权市场管理处和呼和浩特市地方税务局房地产税收征收管理局的相关领导,就二手房征税一事以及办理二手房交易现状进行询问。这样不仅解读了政策形势,还增强了节目的新闻性和权威性,软新闻和硬新闻安排恰到好处。
更可贵的是,在网民调侃“中国式过马路”之余,《雷阵语》以严肃的态度,连续几期涉及这种不文明、不安全的行为,通过集结全国各地关于市民急于过马路而酿成的惨祸来警示受众、启发受众、引导受众,使其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画面的冲击力和惨烈程度让观众看后印象深刻,警示效果明显。所以,作为地面频道能把握好舆论监督的力度和节奏,既关注到了受众细碎的生活问题,又积极促成问题的解决;既能够提供休闲的视觉感受,又能普及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受众对《雷阵语》的信任和认同那便是对节目水准和品格的最高认可。
二、 《雷阵语》需要的发展之路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媒介产品,从其进入市场到最终退出市场,一般要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即媒介产品的生命周期[3]。不管《雷阵语》当前处于成长期还是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作为电视人必须具备忧患意识,学会居安思危,谋求新的突破和发展。新闻实践中,常会遇到某节目如果拥有了名气和影响力,就容易造成制作者工作松懈,制作流程太过常规和潦草的问题。所以,若想把一个新闻产品打造成新闻精品,就应当具备不断进取的求新图变的精神。以下是本人拙见,仅供参考。
1.主持人品牌形象的塑造
主持人的工作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一项群体性工作,既需要与全体制作人员密切配合,还要与受众进行广泛地沟通。因此,主持人形象不同于一般的个人形象或组织形象,而是集节目主持人的个人形象、节目形象以及主持人所代表的大众传媒的组织形象三级形象于一体的复杂的形象组合体[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要着眼于内在,主要包括思想认识水平和机智幽默风格,既需要一支由搜集资料的猎手和提供观点的智囊组成的实力团队,也需要活色生香、机智幽默的团队文化,而主持人则要保持一颗自由的心灵。所以,对主持人品牌形象的塑造也是对栏目形象和传媒组织形象的综合建设。
雷蒙的个人形象较为稳定,包括他的外貌仪表、声音特色、言谈举止和性格特征等都已经在本地区受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大事小情的反映到收视长虹的融融暖风都说明了这一点。同时,雷蒙又是内蒙古地区网络上雄踞三甲的网络意见领袖,所有的资源都表明塑造主持人品牌形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如何进一步锻造雷蒙已有的舆论意见领袖地位,不浪费这种影响力资源,笔者认为:树立品牌形象意识这是未来最应该开拓的地方。
美国已故著名主持人华莱士在谈到明星主持人魅力时,发表了一番颇有见地的看法:“……确实有一种‘占据屏幕’的素质。当你在屏幕上出现时,你应该控制着观众的注意力。一些人,一流的记者、一流的撰稿人,只是没有吸引观众注意力的能力。如果你具有这种能力,突然间你就会成为新闻从业人员中更有价值的一员。为什么呢?因为更多的人会收看你的节目。”[5]所以,不枉观众的收视情感就要让自身价值最大化,让口才时尚并说出真格调,展现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让语言的流动有内涵有个性,积极打造极具吸引力的“语言场”,这些都将是主持人积累的宝贵财富和积攒的品牌形象。
2.《雷阵语》的节目包装要灵活
后期包装对于脱口秀节目至关重要,节目整体呈现的播出效果很依赖技术的烘托。《雷阵语》的后期包装技术支持是内蒙古原象动漫文化传媒公司,合作过程中该公司推出了雷蒙的各种动漫卡通人物形象以及定期制作的话题性很强的动漫短片,都为节目添加了活力的元素。但是,节目的片头、片头音乐和片尾等的制作都略显生硬,线条感、视觉感和片头音乐的使用都不能完美地配合节目自身定位来传达情绪、表现情绪,所以,它并无添色,且显得较为平庸。这种技术硬件类的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目标中加以调整,争取激活节目中的每一个元素。多些观摩会,多些借鉴和汲取,多投入多回报。
《雷阵语》的录制时间一般是周一、周三和周五,每一位编导的制作周期为一天,对于20分钟的播出时长来讲,后期制作时间还是较为充分。所以,在这个环节加进创新、多些灵活调整对节目的帮助会很大。比如,不要太依赖漫画图,让其频繁插入雷老师的主持画面中;包装中涉及的特技、音效、模版等都应当定期进行更新,否则忠实受众群会厌恶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定势模式,没有新鲜感和趣味性;运用打包组合式新闻时,努力使画面还有串联体现出逻辑效果,让受众能够感觉到编排的智慧美、内容美和逻辑美。
3.汇合多元的新闻评论
如果说节目后期包装制作是光鲜的外表,那么新闻评论就是厚重有价值的内在。虽然说主持人雷蒙的评论属于家庭式的评论,非常富有亲切感,但是,节目成年累月地播出,新闻同质化倾向的发展都会对主持人的点评提出更新的要求。目前,新媒体的全面发展、受众媒介素养的普遍提升说明,已有的观众群随时都会根据自身的判断更改自己的收视习惯并放弃自己的收视情感。所以,怎样使节目由可看性转向必看性,这是值得栏目组仔细思考的问题。
主持人和节目往往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主持人意见领袖般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汇合多元的新闻评论不仅是满足受众的需要,也是凸显节目价值引导舆论的重要保证。《雷阵语》中雷蒙的评论多为即兴发挥,有时会囿于一点,观点不能击中要害会使新闻的真正价值无法传达。所以,新闻评论的预先考量、积极组织、多元表达成为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避免自我预设和单一冗长的表达,让有效信息最大化。浅尝即止和深入挖掘同时并用,主流观点和自我解读同时激荡,这样才不违背以新闻评论立足的初衷。
三、结 语
《雷阵语》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让每一个阶段都有目标性和计划性,朝向制作精品栏目的方向迈进。多向同类型节目如辽宁卫视的《说天下》学习观摩,把头脑风暴式的方法融入到节目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栏目是否考虑扩大角度,着眼于受众需求,比如做一些服务性、指导性、知识性的题材以迎合受众,达到拨雾见云的效果,以二度提升节目价值。同时,清醒认识网络资源对于传统电视媒体的影响,善用网络提供的新闻信息,甄别其真假,以免以讹传讹,给受众造成误导。精品节目要精心创作、倾力打造,而且还要精心培育和守护观众群,如此才能继续保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较好的社会传播效果。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尚求索。
注 释:
[1]贾际. 中国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成功的要素[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7)
[2]马中华.浅议电视民生新闻评论[J].新闻窗,2009(6)
[3]俞晓华,方云.从《实话实说》“下课”看电视节目的生命周期把握[J].消费导刊, 2009(12)
[4]蒋育秀.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5]肖建华.主持人审美修养[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温婷婷,内蒙古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硕士;高炜,内蒙古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邰山虎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小草阅读网 https://www.xiaocaoo.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小草阅读网 版权所有